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风格把握错误,比弹错音还严重丨如何在演奏中正确把握海顿、莫扎特古典主义风格?

2016-09-29 张晓霓 西方音乐评论

导聆:李赫特曾说:“有一次,普罗柯菲耶夫说起他最心爱的作曲家是海顿。我也很崇敬海顿,他的作品多么鲜活!我实实在在告诉你:我喜欢海顿甚于莫扎特。而其它钢琴家呢?他们常常忽视海顿,这多么可惜!”下面这首海顿的《C大调奏鸣曲》,是李赫特1960年10月25日与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奏录音,45岁的他首次访美演出引起巨大轰动。下面我们为大家选择了傅聪、席夫、朱晓玫等人演绎的《C大调奏鸣曲》,欢迎边阅读边比较聆听。乐曲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形式,是带有单一主题的动感快板。第一部分呈现部,作者采用简洁的创作手法,赋予音乐欢乐和激情。乐曲非常相似于巴赫的赋格特点。再现部:运用主题音乐变奏出非常有弹性的活跃轻盈。这里要比乐曲开始时饱满的多。最后乐曲以急风暴雨式的音乐结束。顿音要加踏板修饰,并用强音奏出干净明亮的效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48niky50&width=500&height=375&auto=010种风格演绎莫扎特

从海顿、莫扎特看钢琴演奏中的古典主义风格

 导读:对艺术作品风格的把握,离不开对其形式要素的考察。海顿、莫扎特所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是一个思想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通过对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必需的技术规范的考察,以及对他们一些共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形成对古典乐派艺术风格的基本认识,为音乐风格概念的形成和钢琴技术要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钢琴弹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准确把握和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的问题便凸显出来。这是每一位琴者理解音乐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和基本能力。周光仁先生曾说过:“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就必须对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音乐风格把握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比弹错音还严重。”任何一个演奏者如果不能对其弹奏的作品风格作出正确的把握,就谈不上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因此, 风格的把握在诠释钢琴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占据了钢琴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而钢琴作品也是两人创作的重要领域。本文正是从两人钢琴作品中的共同特点来探讨这一时期,他们对钢琴作品风格的把握。 

傅聪将海顿称为“音乐家中的音乐家”,他认为海顿的作品很有味道,充满幽默感,而且配器丰富,若想将这些奏鸣曲演奏好需要很高能力。海顿的作品以匀称丰美著称,傅聪为之倾注了许多心血,音乐的连贯性和色彩的细微对比显示了他对作品独特的理解。傅聪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去演奏作品:“作曲家都有独创的个性,而对于演奏家来说,他们在弹奏作曲家的作品时是二手创造的过程,一定要有很多灵魂去把这些音乐家的灵魂再现出来。”傅聪认为海顿跟土地很接近,他们的音乐都很质朴,且吸引人。(王晨)


一、古典主义音乐的一般特点 

 “古典的”即为“classic”,在古代文法学家笔下是指“最优秀的”“经典的”之意。而在中国,我们译为“古代的”和“典范的”两层意思。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古典主义时期”,只是狭义地指18世纪中下叶,在维也纳形成的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德、奥音乐。这一时期,由于受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冲击和启蒙主义“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要求音乐质朴化和平民化,音乐特征慢慢地完善成熟,其音乐特点主要如下: 

  1. 主调音乐代替了复调音乐。尽管古典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孕育并且带有巴洛克时代的印迹,但在这一时期“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仍然占据了主要地位。 

  2. 和声进一步发展,由“主—下属—属—主”建立起来的功能和声及其调性关系体系成为音乐结构骨架。和声语汇更加丰富,大胆采用了离调、转调手法,使旋律更富于表现力,更加立体。 

  3. 受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逐渐摆脱了宗教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内容。“人”取代“神”成为音乐作品的主角。 

  4. 音乐结构形式发生变化。这一时期,奏鸣曲代替了古组曲、二部性古奏鸣曲、托卡他等曲式,形成了结构清晰严谨、织体细致、音乐语言平易近人等特点。同时,这一时期,变奏曲也被广泛运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743g9l8z&width=500&height=375&auto=0Joe Meixner 将莫扎特摇篮曲用不同风格演绎

二、演奏古典作品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达到古典主义风格的要求、在技术环节上的完善,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448yssr2&width=500&height=375&auto=0布伦德尔演绎海顿《第59钢琴奏鸣曲》

1、速度和力度 

 在弹奏古典钢琴作品时,正确的速度和力度是极其重要的,随意地变化速度和力度,都不符合古典作品的音乐风格。正确地把握和知道速度究竟多快是弹奏古典钢琴作品所必需的。

    古典时期的演奏速度比巴洛克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速度向两头扩张。这一时期的快板乐章比巴洛克时期快得多,而且表现力深刻的慢板乐章往往更慢。海顿和莫扎特从不为他们的作品标上速度记号,现在版本上所标记的速度记号都是后来人加上去的。 

 而在力度的表现上,由于“槌子琴”的出现,音量较过去增大了,可以用不同的触键来表现渐强渐弱等变化了,因而音乐表现力较巴洛克时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时期钢琴制造上有所发展,但还远不如现今钢琴音色丰富、洪亮,声音也不能像现在的钢琴延续得那么长,因此,其力度比现代钢琴整整低了一个等级。由此看出,在演奏古典时期作品时,现代钢琴演奏最大音量也仅仅相当于“mf”,最轻音量则相当于“ppp”。到贝多芬时期,钢琴制造和钢琴演奏又有了一定发展,力度幅度增大。因此在演奏这一时期作品时,我们可以有所变化,但应考虑当时的特点,把握好限度与分寸,弹出尽量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音乐。 

2、触键与音色 

 古典时期的钢琴发音明亮、颗粒清脆,是我们的现代钢琴很难做到的。莫扎特钢琴作品声音灵巧而华丽,而海顿有时比莫扎特更富朝气,更具幽默感。因而可以看出,弹奏古典作品要达到我们想要的音色,就要通过均匀清晰的颗粒、活跃的节奏、流畅的气息的途径来实现古典主义特有的高贵气质。而良好的音色的实现是通过触键来完成的,因此,通过海顿、莫扎特我们可以看出弹奏古典作品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弹奏古典作品时,触键应以指尖,尤其是第一关节为主要部位,下键时,指尖要轻,触键要快,指尖在发音后一定要轻轻支撑住,而力量则应立即松开。不能用臂力压迫键盘,必须控制好声音的“点”。 

  2. 弹奏出的音色应明亮而圆润,演奏者要控制好自己的肌肉,通过手臂“松”而不“懈”的力量,弹奏出富于明快、透明、纯净的音色。 

  3. 音阶的走句应干净,流畅。用手指奏出富有弹性的音。指尖动作越小越好,其触键速度在单位距离内应该较快,弹奏出颗粒清楚、以“nonlegato”(非连音)为主的音。 

  4. 在手腕配合下,弹奏出有“呼吸”的乐句。钢琴演奏就像声乐演唱一样,都是有“呼吸”的。演奏者通过力量的“上抬”和“下沉”,来实现乐句起伏中形成的“气息”,并根据演奏者本人对乐句的理解来决定使用连奏还是断奏,通过演奏者的手腕、手臂来调节乐句,使声音和谐、统一,弹奏出美妙细腻的乐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海顿、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的研究以及对弹奏技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的钢琴作品的弹奏风格所需要把握的分寸,在于内在的深刻和外表的含蓄、有节制的统一。演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钢琴作品需要有符合这个流派音乐的演奏风格。钢琴300年演奏艺术的发展过程表明,风格作为一种音乐文化趣味和形式要素、一种演奏中必不可少的认知概念和外显形态,是反映作品思想主题、精神内涵、情绪情感和审美趣味的重要因素,是每一位演奏者在弹奏实践中不能忽视的。我们只有将作品与艺术流派的共性相结合,深入体验、挖掘作品内涵,准确把握和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同时,不断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和弹奏的技能技巧,才能为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所衍生的各个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者按:本文作者张晓霓,原载《艺术教育》,2006 年。




往期海顿:1杂家阿城谈音乐丨可以忽略莫扎特,我不太喜欢,我喜欢海顿,海顿是纯音乐,没有功利性,莫扎特有功利性;2、严锋谈海顿丨他给人“一种超越快乐与忧伤的不可思议的优美”,他以后音乐发展一泻千里,但“健康、天然、质朴和自我放松”却再难以寻觅;3、杨燕迪丨海顿二百年祭丨“不知世上有什么东西能够不断成长从不衰老,海顿的音乐风格发展,却是精神领域中这类罕见物种的恰当范例。”4、朱晓玫谈海顿丨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把音乐写成一个源泉,让忧苦或为工作事业辛劳的人,得以从中汲取片刻的休息并重新振作起来。”5、听海顿“回顾”自己的一生丨“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6、作曲家瞿小松丨作曲不是法律丨“音乐纯净,但音乐界是名利场”丨“海顿以来音乐家一直迷失在激情里,自我太大,上帝只对寂静之声言说。”

往期莫扎特:1、布伦德尔论如何演奏莫扎特丨莫扎特会悲伤丨但他从不呻吟丨即使这悲伤直达内心苦痛;2、为何单簧管要听莫扎特,双簧管要听巴赫?3、听莫扎特如何成就福特文格勒破除平庸的艺术魅力丨带我们走进彼此灵魂深处丨莫扎特《第39交响曲》;4、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怀丨“莫扎特的音乐就像是你心灵中的X射线,可以直接反映出你的内心世界。”丨穆特的两篇关于莫扎特奏鸣曲的访谈;5、古稀布伦德尔谈钢琴丨演奏莫扎特的关键丨指挥家是钢琴家的楷模丨我学会雕塑般的创造,把从音乐中获得的印象在三维空间中展开;6、傅聪的莫扎特丨K459丨K595丨K482丨莫扎特和希腊悲剧一样没有怜悯、世事无常丨年轻时弹莫扎特发现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一些;7、聆听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丨这是两件独奏乐器富有表现力的相互倾诉;8、“莫扎特”也有盗版丨钢琴奏鸣曲研究;9、写完这部作品不久,莫扎特就告别了人世丨聆听《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丨他的音乐,欢乐里透露出一些忧郁,但忧郁是短暂的;10、德沃夏克从不允许他的学生轻视莫扎特,他说:“请记住,莫扎特就是我们的太阳!”


欢迎关注古典音乐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

北上广音乐会转票群开放

点击阅读原文,今天公众号推荐购买的音乐图书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TED演讲“古典音乐与眼睛闪烁”古斯塔夫·马勒:用业余时间作曲的指挥家哈农库特走了,其倡导的“古乐运动”,你了解多少?门德尔松:音乐能给灵魂带来千般好处,这是词语办不到的巴伦博伊姆丨打通歌剧与唱艺术歌曲任督二脉的菲舍尔·迪斯考世界悬于深渊之上时,富特文格勒用布鲁克纳摆脱人间苦恼王健丨中国民乐五分钟内天下无敌丨古典音乐更关乎人的灵魂阿格里奇丨缺少音乐天分没关系丨前提是你必须热爱音乐布伦德尔丨过分诗意是对莫扎特的误读丨给莫扎特演奏者的几点建议其实音符越少越难弹丨赵晓生采访周广仁丨响而不砸,轻而不飘才是钢琴好声音傅聪谈肖邦丨二十四首前奏曲丨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丨整个前奏曲都笼罩在卡珊德拉的预言里头从李传韵的肚痛坚持演出视频想到肋骨断了的傅聪丨“只要你对小提琴充满爱,用真情呵护它,琴得到了充分的情感滋润,它必然会给你回报!”傅聪的岳父梅纽因(1916.4.22)诞辰一百周年丨他年轻时从未进过电影院丨他的一生都花费在创造乌托邦傅聪的莫扎特丨K459丨K595丨K482丨莫扎特和希腊悲剧一样没有怜悯、世事无常丨年轻时弹莫扎特发现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一些学琴必读丨傅聪谈如何"表达"音乐丨既忠实又生动丨演奏者的个性要渗入原作中丨一个人的个性越有弹性,能体会的作品就越多。傅聪深圳访谈丨我练琴的时候在想什么丨谈钢琴学派丨谈阿劳丨减压的惟一办法是投入丨很多学生缺乏整体知识丨面对大师作品我永远战战兢兢。傅聪写给父母亲的一封家书丨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我内心的东方气质古典音乐的德法之争丨“音乐纯净,但音乐界是名利场”丨“海顿以来音乐家一直迷失在激情里,自我太大,上帝只对寂静之声言说。”德国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与社会 丨“音乐是从心灵射向心灵的语言,音乐无须言词,直达内心深处,言说语言无法言说之物,音乐是一种情绪的艺术。”周广仁谈钢琴演奏风格问题丨朱晓玫谈海顿丨《傅雷家书》教你学习钢琴丨我心中的拉赫玛尼诺夫《幻想小品集》丨世界动荡之际,她却借钱录制《哥德堡变奏曲》丨朱晓玫说:“30段变奏好像是我人生的30个章节,我人生的各种经历都能在里面找到。”陈萨读过很多音乐家传记拉赫的音乐是在“没有胜利希望的地方开始的斗争”丨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丨朱晓玫首次回国巡演访谈丨勃拉姆斯的恋母情结与偶像情结丨纪念维瓦尔第丨从舒曼早期钢琴套曲《大卫同盟之舞》看他的双重性格丨论格里格的音乐风格丨倾听拉赫的自我救赎丨肖邦说:“必须让每个音符歌唱起来!”丨聆听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与激情”丨高雅、严肃,就是这俩字阻碍了古典音乐的普及丨如果不从现在开始练,你后半生的耳朵就是寂寞的,灵魂就少了一块避难的场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